| 2008年第3期目录
本期目录 | | | 汶川特大地震后成都盆地内隐伏断层活动性分析 | | 董顺利, 李勇, 乔宝成, 马博琳, 张毅, 陈浩, 闫亮 | | 2008(3):1-7 [摘要(490)] [PDF 830.71 K (372)] | | | | 龙门山中段清平飞来峰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 | | 韩建辉, 王道永, 李忠权 | | 2008(3):8-14 [摘要(238)] [PDF 837.38 K (183)] | | | | 磨西断裂变形与运动学特征研究 | | 赵德军, 王道永, 吴德超, 刘援朝 | | 2008(3):15-20 [摘要(534)] [PDF 947.76 K (213)] | | | | 南海的形成演化与新特提斯在南海的重新活化 | | 蔡周荣, 张毅, 刘维亮, 万志峰, 刘平 | | 2008(3):21-24 [摘要(481)] [PDF 318.75 K (226)] | | | | 准噶尔盆地南缘阿什里地区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 | 严叔澜, 陈绵琨, 朱振道, 刘颉 | | 2008(3):25-29 [摘要(355)] [PDF 629.55 K (184)] | | | | 四川丹巴县典型滑坡GPS监测效果研究 | | 郑万模, 邓国仕, 刘宇平, 张清志 | | 2008(3):30-34 [摘要(318)] [PDF 601.36 K (205)] | | | | 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分布及其分形结构 | | 倪化勇, 刘希林 | | 2008(3):35-40 [摘要(438)] [PDF 495.78 K (279)] | | | | 米仓山南缘中生代沉积盆地性质讨论 | | 牟传龙, 谭钦银, 余谦 | | 2008(3):41-45 [摘要(296)] [PDF 748.28 K (198)] | | | | 箕状断陷湖盆缓坡带层序地层格架内成岩特征研究——以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河街组为例 | | 董永志, 田景春, 张世平, 谭先锋, 孟万斌 | | 2008(3):46-51 [摘要(371)] [PDF 812.01 K (215)] | | | | 鸡西、勃利盆地白垩纪砂岩的物源分析及构造意义 | | 温泉波, 刘永江, 李俊杰, 白晶哲, 孙晓猛, 赵英利, 韩国卿 | | 2008(3):52-59 [摘要(528)] [PDF 731.30 K (247)] | | | | 塔河地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沉积特征 | | 姜绍珍, 傅恒 | | 2008(3):60-65 [摘要(330)] [PDF 928.72 K (222)] | | | | 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2、3井区三叠系沉积微相研究 | | 汪忠德, 王新海, 王锦芳, 何幼斌, 胡治华, 方海飞, 刘洪 | | 2008(3):66-74 [摘要(480)] [PDF 1.06 M (198)] | | | | 柴西阿尔金山前下中侏罗统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 | 周娟, 钟建华, 段宏亮 | | 2008(3):75-78 [摘要(409)] [PDF 324.32 K (206)] | | | |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下石炭统巴楚组沉积演化 | | 吴其林, 傅恒, 黄海平, 左银辉, 鲁人齐 | | 2008(3):79-83 [摘要(295)] [PDF 720.61 K (258)] | | | | 火成岩地表复杂区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及应用 | | 石胜群 | | 2008(3):84-88 [摘要(285)] [PDF 968.62 K (189)] | | | | 广西横县六景古近纪冲积物研究 | | 刘疆, 白志强 | | 2008(3):89-95 [摘要(211)] [PDF 689.80 K (177)] | | | | 龙门山中段前缘须家河组裂缝特征与油气的关系 | | 罗啸泉, 唐贵宾 | | 2008(3):96-100 [摘要(256)] [PDF 372.02 K (202)] | | | | 渤中凹陷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 | 谢武仁, 邓宏文, 王洪亮, 徐长贵 | | 2008(3):101-107 [摘要(389)] [PDF 1.09 M (196)] | | | | 新疆西南天山石炭纪岩相古地理与铝土矿 | | 杜秋定, 朱迎堂, 伊海生, 赵仁夫 | | 2008(3):108-112 [摘要(536)] [PDF 638.21 K (21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