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1期目录
本期目录 | | | 草湖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特征 | | 陆金波, 王英民, 张雷, 王改云, 顾秀梅 | | 2011(1):1-5 [摘要(277)] [PDF 988.42 K (212)] | | | |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二叠系层序界面类型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 | 王峰, 陈洪德, 赵俊兴, 陈安清, 苏中堂, 李洁 | | 2011(1):6-12 [摘要(317)] [PDF 767.87 K (217)] | | | | 云南丽江古近纪风成沉积的发现及其气候意义 | | 伍皓, 崔晓庄, 熊国庆, 张予杰, 江新胜 | | 2011(1):13-18 [摘要(333)] [PDF 685.96 K (242)] | | | | 贵州平塘甘寨剖面二叠系茅口组沉积特征与层序地层 | | 李刚, 侯明才, 林良彪, 王文楷 | | 2011(1):19-27 [摘要(293)] [PDF 1.68 M (227)] | | | | 川西前陆盆地下侏罗统白田坝组沉积特征 | | 程立雪, 陈洪德, 徐胜林, 李洁, 钟怡江, 隆轲 | | 2011(1):28-34 [摘要(396)] [PDF 715.15 K (240)] | | | |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三段层序界面的识别及体系域划分 | | 贾莉红, 李勇, 丘东洲, 肖敦清, 蒲秀刚, 韩冰, 李丽 | | 2011(1):35-41 [摘要(275)] [PDF 1.40 M (204)] | | | | 元坝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研究 | | 刘欣, 傅恒 | | 2011(1):42-47 [摘要(376)] [PDF 730.31 K (215)] | | | |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桃园组沉积体系研究 | | 刘启亮, 罗顺社, 刘良刚, 刘海燕 | | 2011(1):48-52 [摘要(369)] [PDF 552.29 K (224)] | | | | 塔河九连片地区三叠系下油组砂体分布及有利区带预测 | | 陆金波, 王英民, 张雷, 王改云 | | 2011(1):53-58 [摘要(470)] [PDF 1.30 M (203)] | | | | 大港油田孔南地区上石盒子组碎屑岩储层物性控制因素 | | 祝新政, 李勇, 丘东洲, 肖敦清, 蒲秀刚, 刘子藏, 袁淑琴, 段润梅, 张威, 张自力, 曹兴, 王锦程, 鲍居彪 | | 2011(1):59-64 [摘要(358)] [PDF 557.44 K (202)] | | | | 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集砂岩特征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 苏楠, 隆昊, 田景春, 王卫红, 张锦泉 | | 2011(1):65-71 [摘要(569)] [PDF 1.95 M (221)] | | | |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固体沥青的形貌特征与成因分析 | | 李胜勇, 傅恒, 李仲东, 李秀华, 达丽亚 | | 2011(1):72-79 [摘要(427)] [PDF 2.72 M (279)] | | | | 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在黄骅坳陷孔三段沉积体系分析中的应用 | | 王锦程, 刘子藏, 李勇, 丘东洲, 钱赓, 蒲秀刚, 袁淑琴, 肖敦清, 鲍居彪, 祝新政 | | 2011(1):80-84 [摘要(275)] [PDF 589.83 K (205)] | | | | 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延长组长4+5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 | 刘良刚, 罗顺社, 伍媛, 刘启亮 | | 2011(1):85-88 [摘要(321)] [PDF 377.58 K (217)] | | | | 四川省九龙县里伍铜田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 | 陈敏华, 丁俊, 陈道前 | | 2011(1):89-93 [摘要(358)] [PDF 406.27 K (260)] | | | | 甘肃天水夏家坪金矿地质特征 | | 牛浩斌, 丁俊, 范文玉, 廖震文, 杨波 | | 2011(1):94-99 [摘要(324)] [PDF 524.15 K (232)] | | | | 浙黔桂地区寒武纪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背景 | | 黄华, 王国芝 | | 2011(1):100-106 [摘要(417)] [PDF 446.46 K (235)] | | | | 青海都兰县三色沟铅锌矿区变质岩原岩恢复 | | 刘珊, 吴湘滨, 欧阳海松 | | 2011(1):107-112 [摘要(405)] [PDF 581.97 K (22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