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目录
本期目录 | | | 锡和钨:西藏冈底斯带潜在的优势矿种 | | 雍永源 | | 2007(1):1-8 [摘要(324)] [PDF 445.73 K (207)] | | | | 浅析里伍铜矿外围找矿前景 | | 冯孝良, 汪名杰, 文成敏, 张惠华 | | 2007(1):9-13 [摘要(228)] [PDF 456.56 K (180)] | | | | 新元古代不同沉积环境的白云岩帽碳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 | 熊国庆 | | 2007(1):14-18 [摘要(245)] [PDF 261.72 K (174)] | | | | 西藏冈底斯带扎雪-门巴韧性变形带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 | | 张认, 和钟铧 | | 2007(1):19-24 [摘要(339)] [PDF 436.96 K (192)] | | | | 可可西里盆地中新统五道梁群湖相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 | 周恳恳, 伊海生, 林金辉 | | 2007(1):25-31 [摘要(369)] [PDF 269.98 K (177)] | | | | 古昌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特征 | | 张宽忠, 陈玉禄 | | 2007(1):32-37 [摘要(316)] [PDF 340.15 K (198)] | | | | 唐古拉山地区三叠纪层序地层分析及构造演化 | | 周家云, 文华国, 李勇, 白宪洲 | | 2007(1):38-43 [摘要(559)] [PDF 283.74 K (211)] | | | | 重庆石柱中三叠统巴东组沉积相研究 | | 徐胜林, 陈洪德, 朱利东, 林良彪 | | 2007(1):44-49 [摘要(305)] [PDF 299.48 K (178)] | | | | 西藏洞错地堑构造及其对油气的影响 | | 刘玉法, 李亚林, 孙忠军, 曹珂 | | 2007(1):50-53 [摘要(617)] [PDF 275.04 K (186)] | | | |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三叠系延长组8油层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控制 | | 姜红霞, 吴亚生, 罗晓容, 喻建, 毛明陆, 杨, 陈瑞银 | | 2007(1):54-61 [摘要(392)] [PDF 667.36 K (200)] | | | |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八道湾组测井层序地层学研究 | | 旷红伟, 高振中, 王昌勇, 邵鸿良 | | 2007(1):62-66 [摘要(268)] [PDF 742.17 K (194)] | | | | 川西坳陷圈闭分类 | | 罗啸泉, 安凤山 | | 2007(1):67-71 [摘要(245)] [PDF 919.38 K (187)] | | | | 川西前陆盆地南部莲花山区地震剖面构造解释及构造特征研究 | | 张勤学, 李忠权, 冉永良 | | 2007(1):72-75 [摘要(235)] [PDF 489.86 K (194)] | | | | 太行山长城系赵家庄组遗迹化石 | | 邱振, 段先乐, 潘志龙, 吴齐胜, 赵鹏 | | 2007(1):76-78 [摘要(310)] [PDF 404.06 K (214)] | | | | 扇三角洲高精度层序地层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以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坨76块为例 | | 梁书义, 赵俊青, 姜在兴, 夏斌, 纪友亮, 张善文 | | 2007(1):79-85 [摘要(408)] [PDF 571.03 K (210)] | | | | 大港枣园油田火山岩裂缝性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 | 杨立民, 邹才能, 冉启全 | | 2007(1):86-91 [摘要(757)] [PDF 303.93 K (203)] | | | | 潍北凹陷压力体系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 | 李建军, 朱天高, 李政, 朱日房 | | 2007(1):92-96 [摘要(304)] [PDF 235.52 K (190)] | | | | 宜宾市宋家地区土壤元素背景值研究及其意义 | | 曾宜君, 黄思静, 阚泽忠, 王玉婷, 刘雷 | | 2007(1):97-102 [摘要(341)] [PDF 279.99 K (192)] | | | | 岷江上游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初探 | | 常晓军, 丁俊, 魏伦武, 王德伟, 毛郁, 鄢毅 | | 2007(1):103-108 [摘要(452)] [PDF 292.95 K (185)] | | |
|